摘要:《易经》贵中正。阴和阳是两仪,中正之位,是阴阳的冲和、平衡——亦阴亦阳,非阴非阳。当一个人秉持允执厥中,就可以做到“不思而得,不勉而中”。不说玄乎的话,本文分享一条普通人也能运用《易经》的实践经验:一个人,能定心无思,就可以激活无上的力量。...
《易经》贵中正。
阴和阳是两仪,中正之位,是阴阳的冲和、平衡——亦阴亦阳,非阴非阳。
当一个人秉持允执厥中,就可以做到“不思而得,不勉而中”。
不说玄乎的话,本文分享一条普通人也能运用《易经》的实践经验:一个人,能定心无思,就可以激活无上的力量。
《易经》的规律,是抽象的,看不见,摸不着,需要感知和洞察力。这种洞察力,执而不得,而心定下来,规律自然会呈现。
道家《修真图》讲到定心:
“心为身之主使,心念一动,精气神随即受役而动,若在修真时妄生杂念而心动神移,则三宝亦随之而外驰,一泄无踪矣;气不能培,性亦难养,所谓修心养性,此为背道。
是故,天心坦坦荡荡无物不容,道心清清静静,佛心空空明明,唯人之心机巧不停,贪务多欲。
吕纯阳尊师有训文曰,时时拴意马,刻刻锁心猿。是其故也,败道由妄心,成道也由心。”
人的心念动了,精气神就被驱动起来,能量也就随之外散了,所以,当一个人经常思虑过重,浮躁不安,眼睛、耳朵和心思,被物质世界所锚定,那么人就被固定在其中,故而,失去洞察力。
只有精气神内敛的人,能量才充沛,不被物质奴役,从而感知到规律的变化。
通俗地说,就是不要想太多,不要什么人、什么事、什么话,都往心里去,要保持内心的空无,心自然就定下来了。
当你的心,定下来了,乱七八糟的思绪,就像尘埃一样,慢慢落定,人心自然会感到清静。
静极徐生。你的心境会进入一种若动未动,若隐若现,不可思,不可议的状态。
这就是《易经》说的阴阳的中正之状态。
当你处于中正,规律的变化,阳势和阴势的变化,你都能感知到。这是不思而得。
普通人,只能看见“象”,然后根据这个“象”,去推理。
不思而得,是即时连通“理、数、象”,三位一体,一步到位。
我写理论的东西,很多人看不明白。说个真实的案例吧。
以前,我在书店打工的时候,隔壁的店员,偶尔跑过来跟我聊天。
有一次,他说到他老婆怎么,怎么样。
我说,你老婆是……的人。(此处省略50字)
他很惊讶,因为我完全说中了。
他问我,你又不认识我老婆,你是怎么知道的?
我说,因为有一天,她来找你时,从我的店门口走过,我刚好抬头,看了一眼。
看一眼,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在。
这是一种洞察力。“象”出现的同时,“理”和“数”也同时出现了,这种意识形态,就是我上面说的“不思而得”。
“不思而得”,得到的,就是无上的力量。
这种力量,可以称之为太极,或者无极,取决于你的定力有多深。人人都可以触碰到。
有首诗,是这么说的:“佛在灵山莫远求,灵山就在汝心头;人人有座灵山塔,好向灵山塔下修。”
简而言之,就是2个字:修心。
修心,就是定。
定心,自然无思,当你善持之,慢慢就能激活无上的力量。
我自己时时刻刻都在践行中,日日用心,聚沙成塔,功到自然成。
以上为《易说瑾言》第6篇,共120篇,系作者的收山之作。读完感到受益的朋友,可以关注我,点赞、转发、评论。
作者主页专栏,有解读《易经》、《道德经》、《庄子》的国学文章,欢迎订阅。
专栏
自学易经:无师自通之“易”法
作者:易瑾还
¥99
1,731人已购
查看